在未来,节卡协作机器人将会渗透在各个领域
在未来,节卡协作机器人将会渗透在各个领域。
节卡小助机器人在现场生产有三大优势,**,可以多种现场通讯协议,实现与作业环境中其他设备的通讯与协作;第二,支持IO模块的任意扩展。机器人控制器能够提供的IO通道终究有限,小助协作机器人控制系统提供的IO扩展机制,极大地方便那些对IO信号有需求的场景;第三,支持多种控制接口。通常采用PAD对机器人进行配置与操作,但产线上批量机器人的操作,可以采用IO以及二次开发接口统一控制,方便用户统一控制。
在实际应用场景下,为了节省成本,工厂生产往往一机多用,一台机器人在完成一个应用后经常被安排至其他应用。OnRobot中国区总经理王峰称,“如果不是统一接口,不同的末端工具系统更换起来会浪费很多时间。现在很多EOAT供应商是分散的,抓手是抓手,快换是快换,吸盘是吸盘,视觉是视觉。”
对于复杂作业需求,如高速、高精度、重载荷的作业,关键在于机器人的动力学、运动学标定、力控制。目前动力学功能已实际用于节卡小助系列协作机器人中,动态性能、碰撞检测准确性已达到行业**水平。
“我们现在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,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应用,而非仅仅关注机器人本身。” 协作机器手臂末端工具(EOAT)供应商onRobot CEO Enrico Krog Iversen 近日在接受**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,这一趋势要求末端工具足够灵活,可以用一款产品支持大量不同的应用。

节卡协作机器人正是在工业机器人独领风骚后,设计用于人类在共同工作空间中有近距离互动的机器人,与传统工业机器人需要安装安全防护措施与人隔离不同,协作机器人更灵活安全、易编程,可与工人共享工作空间,同时发挥人和机器的优势。
机器人厂商对中国市场非常乐观。根据国金证券统计,四大家族在华产能、产量不断提升(除去发那科由于体制原因一直未在中国生产本体),2018年明显加速。2018年,ABB宣布投资1.5亿美元在上海建设机器人超级工厂,预计在2020年底投入运营,年产能*高可达10万台/年;安川电机常州第三工厂开工,三期工厂合计产能1.8万台/年;库卡上海第二工厂投产,并计划在顺德建设全球第二大制造工厂,2024年投产后产能达7.5万台/年。
同时考虑到现场实际应用需求,节卡小助协作机器人支持协作模式与高速模式的切换。在某些人机协作的场合,对安全性较高,需要控制系统工作在协作模式,即时检测外部干涉;但在一些讲究节拍的工业应用场合,需要控制系统工作在高速模式,在与安全性的要求存在一些妥协。
更多信息请咨询:节卡机器人